那年春天来得特别迟。
我站在教室的窗前,望着光秃秃的树枝,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,连续三年的省级作文比赛,我都与一等奖失之交臂,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点,就像这迟迟不来的春天,让人心焦。
"小语,这次比赛你准备得怎么样了?"李老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我转过身,看见她手里拿着一叠作文纸,镜片后的眼睛闪着期待的光。
"还在修改。"我低下头,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哼,其实我已经改到第三稿了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李老师走到我身边,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:"别给自己太大压力,写作就像等待春天,需要耐心。"
我点点头,却感觉鼻子有点酸,窗外的风依然带着寒意,吹得树枝轻轻摇晃,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樱花早就开了,可今年却连花苞都看不见。
回到家,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桌上摊着作文本,密密麻麻的字迹像一团乱麻,我盯着那些字,突然觉得它们都在嘲笑我:看啊,又是一个失败者。
"小语,出来吃饭了。"妈妈在门外喊。
我应了一声,却迟迟没有动,脑子里全是李老师说过的话:写作需要生活,需要感受,可我的生活除了学校和家,还有什么呢?
第二天早上,我特意绕道去了学校后面的小公园,晨雾中,我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——张奶奶,她每天都会来这里喂流浪猫,风雨无阻。
"小语,今天怎么这么早?"张奶奶笑着招呼我,她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,里面装着猫粮。
"我...我想看看春天来了没有。"我蹲下身,看着几只花猫围过来。
张奶奶一边撒猫粮,一边说:"春天总会来的,只是早晚的问题,你看这些小家伙,它们可不会因为春天来得晚就不吃饭。"
我愣住了,是啊,这些流浪猫每天都在等待,却从不放弃希望,它们会为了一顿饱饭而开心,会为了一片温暖的阳光而满足。
突然,我明白了什么,写作不也是这样吗?重要的不是结果,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一切,那些细微的感动,那些平凡中的美好,才是文字最珍贵的养分。
从那天起,我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,清晨的露珠,傍晚的晚霞,同学间的玩笑,老师批改作业时的专注......这些点点滴滴,都成了我笔下的故事。
比赛那天,我坐在考场里,心里异常平静,窗外的树枝上,终于冒出了嫩绿的新芽,我深吸一口气,提笔写下第一行字:"那年春天来得特别迟......"
一个月后,我收到了获奖通知,这次,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一等奖,站在领奖台上,我看见了台下李老师欣慰的笑容,还有张奶奶在观众席上向我挥手。
回家的路上,我特意绕道去了小公园,樱花终于开了,粉白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,几只花猫在树下打盹,阳光透过花瓣洒在它们身上,像一幅温暖的画。
我蹲下身,轻轻抚摸一只花猫的背,它慵懒地睁开眼,冲我"喵"了一声,又继续睡去,这一刻,我突然明白:有些等待是值得的,就像迟到的春天,终会带来最美的风景。
从那以后,我不再害怕等待,因为我知道,生命中那些看似迟到的东西,往往会在最恰当的时候,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,就像那年的春天,虽然来得迟,却让我收获了比奖项更重要的东西——对生活的热爱,对写作的真诚。
现在每当我提笔写作,总会想起那个迟到的春天,那些在等待中学会的耐心,那些在平凡中发现的美好,都成了我文字中最动人的部分,或许,这就是成长吧——在等待中学会等待,在迟到中懂得珍惜。
窗外的樱花又开了,我站在树下,看着花瓣随风飘落,这一次,我不再着急,因为我知道,每一朵花都有它绽放的时刻,就像每一个故事,都有它该来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