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,是建筑的眼睛,是心灵的镜子,一扇窗,隔开了内外两个世界,却又让两个世界彼此相连,透过窗,我们看见了四季更迭的风景,看见了人间百态的悲欢,也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波澜,窗,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分界,更是心灵与世界对话的媒介。
窗是建筑的眼睛,它让空间有了呼吸,在中国传统建筑中,窗不仅是采光的工具,更是艺术的载体,苏州园林中的花窗,将自然景致框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;徽派建筑中的漏窗,让光影在室内编织出诗意的图案,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曾说:"建筑是对光的精妙运用。"而窗,正是建筑与光对话的媒介,它让静止的空间有了生命,让封闭的居所与外界相连。
窗是心灵的镜子,映照出内心的风景,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"的闲适,正是透过一扇窗看见的风景;李清照"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"的愁绪,也是窗前的独白,法国作家雨果在《巴黎圣母院》中描写卡西莫多整日守在钟楼窗前,那扇窗成了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,也映照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,窗,让我们在观察外界的同时,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。
窗是文明的见证,记录着时代的变迁,从中世纪教堂的彩绘玻璃窗,到现代建筑的落地窗,每一扇窗都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,威尼斯商人马可·波罗透过东方的窗,看见了令欧洲震惊的繁华;明清时期的传教士透过中国的窗,看见了东方文明的深邃,窗,不仅是建筑的组成部分,更是文明交流的见证者,它让不同的文化得以相互窥见,让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。
站在窗前,我们既是观察者,也是被观察的对象,窗外的风景在变,窗内的人也在变,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:"人,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。"而窗,正是这种诗意栖居的见证,它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,看见无限的可能;在封闭的环境中,感受开放的胸怀,窗里窗外,皆是风景;窗前窗后,都是人生,让我们珍惜每一扇窗带给我们的视野,也珍惜窗内那个不断成长的自己。